当小兰告诉永穆公主坚定投资李易的时候,金城公主成为被投资的对象。
仪式结束,接下来大家一起吃喝。
地位高的女人有酒喝,奶发酵后制作的酒,度数不高,喝多了会醉。
金城公主不喝酒,她需要奶孩子,即便酒酿她都不碰。
她喝西瓜汁,自己的玻璃大棚所种,手摇的榨汁机,榨一杯。
其他的西瓜送给尊贵的人,比如乞力徐。
乞力徐每隔上一旬,能吃到半个西瓜。
他们自己的丝绸和绢帛大棚,种西瓜总长不大。
金城公主无须讨好任何人,给别人东西属于赏赐。
此次提供十个大西瓜,众人很珍惜。
尺带珠丹守在自己儿子旁边,与秦离聊天。
“秦将军,黄河九曲之地以外的地方,合作投资,今年能给我们钱吗?”
尺带珠丹问的时候声音低低的,跟蚊子哼哼差不多。
好在秦离学过唇语,盯着尺带珠丹的嘴看。
“这个……”秦离想啊想。
十多秒过去,他出声:“在外来人口增加的情况下,当地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以粮助产、以药助产的第一产业比例在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推动畜牧业投入与产出。
增加就业岗位,协助外来人口尽快适应当前社会经济模式,加强手工就业技术指导。
变被动为主动,变等靠要为创新先行,扩大可利用土地规模,完善……”
“秦将军,我听不懂,你直接说,简单点。”尺带珠丹脑袋嗡嗡的。
他看向秦离的目光中带有一丝惧怕,他感觉大唐的将领太厉害啦,在吐蕃能当大伦了吧?
“哦,简单就是,东主想给你钱就给你钱。”秦离换个说法。
“原来如此,那他给不给?”尺带珠丹心中没底儿,地方被别人占去,打又打不过。
“许是能吧?”秦离回了这么个答案。
“嗯!”尺带珠丹不想再问。
金城公主比他强,与一群女子交流。
有人直接给她货物,说好回来给她几成利润。
有人把东西卖给她,价钱高,算她买了,一般高一倍。
她自己让军队带走,换回来东西不给对方。
还有的想要东西,现在家里物资和钱财不够,需要等夏天过去收获才有。
她们提前让金城公主帮忙购买物品,回来算钱。
更有部族大部分在天竺相对近的地方的人,他们让自己的女人带着天竺的东西卖给金城公主。
金刚石首当其冲,其次象牙、犀牛角。
眼下大象和犀牛不属于濒危物种,猎杀大象和犀牛也挺不容易。
金刚石还不是钻石,打磨费劲,只有看着好的,才能用来当饰品。
金城公主自己不了解价格,她宫里的人懂,帮忙分类,估值。
金城公主大把的兑换券往外撒,她自己根本不知道她的行为把李易给她的兑换券价值给赚回来了。
她的一千万缗,属于李家庄子超发,没有抵押物。
怕她在吐蕃缺钱花,她想买东西的时候得有足够的资金。
她拿到手,底气足,反而不使用。
现在购买商品,给队伍带回去,队伍只能长途接力送到李家庄子。
李家庄子通过一次贸易,便可以赚回来几倍的利润,正好把超发的兑换券的抵押物给提出来。
她要是用这笔钱买土地,李易就得承担额外的费用,土地属于她,她有不给李家庄子交税或分红。
购买土地,大量的兑换券跑到吐蕃人手里。
吐蕃人带兑换券去大唐买商品,李易想保证货币绝对价值,只能放出新的技术产品充抵。
金城公主不打算买土地,吐蕃给她多少就是多少,她通过别的手段弄到还行,花钱买,她认为不划算。
土地是吐蕃的,不属于大唐。
拥有再多的土地,这里也不是家。
公主宫中的人最为兴奋,五千羽林飞骑会留下,不知留到何时。
反正有他们在,自己即可以睡个好觉。
小孩子们最为敏感,大人的心情一变,他们立即感受到,比平时多吃了一大碗饭。
自从有了高压锅,他们吃糌粑的次数明显减少。
糌粑就是炒的青稞面,用奶或者水给和成团,手攥一攥,成一块,再就着奶和水吃,条件好的有黄油。
高压锅就不一样了,蒸的、炖的、煮的。
大唐给送来很多素油,拿来炸东西,只要油大一点,炒菜不是问题。
炸麻花、烤面包、蒸馒头、高压锅煮饺子……
带来的豆子能够做豆腐,豆浆放在高压锅里煮,先揭一层豆皮儿。
把牦牛肉和送来的辣椒油放到锅里炒成肉酱,煮一碗面条拌着吃,才叫香呢。
今天的主食皆为大米饭,金城公主为儿子安排的。
提前蒸好,盖住保温。
大棚中的菜拿出来炒,荤油炒的、素油炒的,裹面包渣炸的肉排。
绵羊的羊汤,手抓羊肉、铁板羊肉。
公主宫中的实力显露出来,这顿饭,不计成本。
兑换券的购买力实在太强了,轻飘飘的一张纸,价值一百缗。
揣在怀里到大唐,节省多少运费?节省下来的附加值就是多少。
赶着牦牛过去,天热的时候牦牛受不了,路上还要吃东西。
一百缗可以当三百缗花,吃饭才能用多少钱?
吐蕃一年能收上来的‘国家’财政收入,能有三十万缗都算多的。
前几年,大唐的租和庸的收入,折算成钱,七百多万缗。
吐蕃参与仪式的人知晓了,金城公主好有钱,一箱子一箱子的。
可惜钱是金城公主所有,自己拿不到手。
敢打金城公主抢?抢来的钱到大唐还能花不?
不对,是抢完金城公主,大唐会怎么报复?
‘嘀嘀嘀嘀……’婴儿车响起报警声。
侍女直接跑过去给换尿布,按照时间推算,不到吃饭的时刻。
宝宝睁开眼睛,还不等难受的信号传递给他的大脑,并且进行反馈的时候,尿布换完,呕恢复到之前的样子。
金城公主赶紧抱起孩子,让孩子的脸贴在自己胸前。
孩子每一次醒来,都应该这样。
婴儿眼睛看东西看不清楚,只有通过气味和身体接触才能知道自己所处的环境。
多闲趣(第三更)
十天的时间,眨眼而逝。
对于金城公主宫里的人来说太过短暂,短暂到他们还不曾留下许多相处的记忆。
在吐蕃出生的孩子,本就年岁不大,对大唐仅仅有个故事中的印象。
知道大唐在东边,太阳会从那里升起。
好不容易见到大唐的军队,将士们一个个跟吐蕃人不同,他们帮着干活。
更不会欺负老人和女人,平时脸上总带着笑容。
现在要离开,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
宫里的人伤感,值得宽心的是羽林飞骑不走。
羽林飞骑比其他将士厉害,能干木匠活,还会种地、放羊。
拿起草,就编出来一只只小动物。
除了不能出声的,其他不管编出来什么动物,羽林飞骑全会模仿着叫。
他们制作的肉丸最好吃,拿大棒子打,最后才变成丸儿。
张孝嵩站在马下,与金城公主等人告别。
队伍中有很多马车,纯木制成。
一路上需要维修,到了不能走车的地方,把车留下,马匹过去。
能节省多少马的体力就节省多少,等下次来,马车还在的话,再套上马使用。
队伍比来的时候更臃肿,这还是留下了热气球、窜天猴、炸药包等东西的情况下。
张孝嵩和郝灵荃分别有个专门的箱子,里面放同样内容的纸张。
上面写好需要什么,等他们到大唐给换回来。
吐蕃人信得过,不怕东西送走被骗。
金城公主宫里的人演奏起音乐,送别。
队伍走得不快,他们不似来时那般急切。
一直等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地平线,奏乐的声音才停下,众人怅然若失。
……
长安繁忙一片,去年种下的冬小麦,到了收获的时候。
百姓们拿着工具去割,有力气的用掠,力气小的拿镰刀。
几年前有的人家甚至用石刀,不然得找别人租借。
现在的镰刀飞快,刃上闪着寒光。
十六卫的人很多人离开,在太白山上训练的三万将士接替。
他们多了个任务,帮助百姓收粮食。
一队队的士兵自己带着黑面包和咸菜、掠,冲到百姓的地里,唰唰地兜麦子,尽量贴根。
收的时候遇到野兔子,直接抓住,抓兔子他们有经验,去年没少帮着抓。
晌午休息的时候,百姓们煮好汤,额外多做了饭菜,邀请募兵们一起吃。
募兵们拿出自己的搪瓷缸装汤,其他的都不碰,咬一口黑面包,再吃口咸菜。
“大兄弟,吃点菜,不值钱。”有人劝募兵夹菜。
被劝的人摇头“不能吃,我们是陛下的兵,陛下说不准占百姓的便宜,喝口汤已经不错了。”
“哪里有什么便宜?雇人干活还不得给口饭吃?陛下又没看到,大不了陛下怪罪,我们去跟陛下说。”
“我们吃的是全麦面包,有营养,吃不惯菜。”
“不就是黑面包么,什么全麦。你们抓了兔子,就当是兔子肉顶了。”
“兔子给你们,今天下午能干完,我们晚上回去有好东西吃。”
“大兄弟,你有媳妇儿没?”
“没,家中给说了一个,出来前,家里拿不出彩礼,女方家里怕孩子受委屈,说是再等等。”
“大兄弟,你看那个小娘怎么样?我小姑子,跟亲姊妹一样。十六岁,什么活都会干,还识字。”
“我拿到的钱给家里了,我吃差不多了,干活。”
“才吃几口咋就吃完?看看行不行?钱是小事儿,我那小姑子种大棚厉害。
要不是看到了你,我真舍不得把她嫁出去,在家里比一般男人还强。”
“我……”
“先吃饭,不急,晚上你也别回去,明天还得收呢,旁边那些地,都是我家的。”
“你家这么多地?”
“地多地少的无所谓,人啊,能吃饱就行,你大哥那人啊,偷摸做点小买卖,一天能捞个两三缗,好歹算是吃上肉了。”
“一天两三千钱?”
“别提钱,看我那个小姑子,能生养的,脸蛋也不错。”
“她也看不上我呀。”
“你……你把衣服掀开,掀开。”
“别别别。”
“害羞个甚?看,这身子,她要是知道了,能美死她。”
“就,就图我个身子?”
“你是陛下私军,非让人把话挑明了呢?快吃,盖上,把衣服盖上。可不能叫别人家的瞧见。吃炒菜,一家人你客气个啥!”
许多人都在询问募兵的婚姻情况,凡是说没有的,保证盯住。
家里有什么钱财不重要,陛下私军。
陛下选人都选体格强壮的、人好的,有坏心思和其他毛病的能被陛下看重?
十六卫和羽林飞骑,能抢的早被人抢没了。
好不容易来一群新的,赶紧下手。
最好的其实属于李家庄子的庄户,哎呀,不敢碰啊。
……
“小易,你说对了,兔子果然喜欢吃干草,看麦地,一只只的兔子。
晚上老夫能洗澡是不?昨天开大朝会,可把老夫给累坏了,浑身酸疼,还是你拔火罐拔得好。”
毕构今天在庄子中办公,十点来钟的时候没什么事情,李易作了一台手术后给他拔罐子。
现在跑外面来吃饭,李易在外面,吃炸酱面。
“能,你又没有多少潮气,毛孔很快会合拢,可是老毕你吃那么多蒜,要是胃肠道有反应,晚上就得住院了。”
李易同样吃炸酱面,过凉水的宽面,鸡蛋酱,酱少鸡蛋多。
与其说是鸡蛋酱,不如叫大酱炒鸡蛋更合适,他那时东北的菜,里面有葱。
鸡蛋太多了,不做那么咸的酱。
“不怕,老夫身体好着呢。”毕构说着把大蒜放下,夹小菜吃。
李易松口气“兔子在麦地中,不是为了吃干草,它们吃麦穗,尤其是带了崽子的母兔子。
现在抓住,就应该养起来,到时候多一窝小兔子,到秋头,小兔子长大。”
“哦,小易,上次你与老夫说的剩余资源的事情,收完的麦秆算不算?”毕构换个话题。
“何时跟你说过?”李易回忆一下,没印象。
“不重要,算不算剩余资源?”毕构抬手摆摆,说正事儿。
“老毕,你不会是惦记上粮食收获后的东西要收税吧?本应该焚烧的,现在有新的使用途径,价值不一样了。”
李易按照毕构的秉性来考虑,这玩意儿只听说过补贴的,没见过收税的。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