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清明,这一天,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祭拜先人亡魂,而当今圣上更是要带领着后宫皇子,以及大臣祭拜先祖皇帝的。
而燕玥姝也是皇亲国戚,所以也会出席祭祀活动,倒是没什么时间来找卫舒玉了。
从皇宫到郊外寺院的路线上,由御林军一路把守,而京城的百姓也都站在守卫的后面,翘首等着难得一见的皇家车辇的经过。
这天卫舒玉也去买了纸钱,她主要是为原身的爹娘和原身烧的,跟着其他人一起到了郊外,等烧完回城时正好碰上皇家的步辇经过。
身边的百姓攒动,御林军拿着锋利的长刀不断的警告着百姓们安静。卫舒玉看着车队每经过一处地方,那里的人就开始骚乱起来,然后再被镇压下去,皱了皱眉,默默远离了人多的地方,转而靠着道路最边缘处行走。
结果没走几步,身后忽然传来一阵惊呼声,随后便是惊叫和女人的哭声。
“快跑,杀人了!”
“妞妞!妞妞!你在哪,快回来!”
身后的声音越来越嘈杂,而卫舒玉也被惊慌奔跑的人群从身后撞得差点没站稳。
卫舒玉赶紧扶住墙壁,耳边隐约听到有人说皇帝遇刺,不由心下一惊,如果真是这样,那估计再没抓到刺客前,京城都不会安稳了。
皱了皱眉,卫舒玉不再多待,疾步回了现在住着的糕点铺,正巧遇上刚要出门的江冉。
江冉看到她,微松了一口气:“回来就好。”
“我回来的路上,好像听说皇帝遇刺了。”卫舒玉低声说道。
卫舒玉见江冉的神色并不惊讶,又想起他刚刚急匆匆要出门的样子:“你已经知道了?”
“我也是刚刚知道的。”江冉动作一顿,将卫舒玉先带到了屋中:“这种事情还是进来说比较好。”
“恩。”卫舒玉跟着他进屋坐下。
江冉给她倒了杯热水:“我也是收到殷一的通知,才知道这件事,想到你还在外面,这才打算出去找你。”
卫舒玉心里一暖,“别担心,我听到出事了就赶紧赶回来了。”
江冉点点头,然后又皱了皱眉:“不过刺杀皇帝的人特意选在百姓众多的时候,这样成功的几率很小,但却能最大程度的引起百姓的混乱。”
然后抬头看向卫舒玉,叮嘱道:“最近京城不会太平,你要是想出去,多带些人。”
卫舒玉也知道这不是逞强的时候,所以也顺从的点点头。
当晚,还未入睡的众人果然听到了街道上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随后是由远及近的敲门声。
掌柜示意伙计将门打开,从外面走进来一共五个人,“奉命搜查可疑人物,把你们这里的人全都叫出来!”
之前江冉已经告诉过众人,今晚可能会有人搜查,让他们先不要入睡,所以此时众人也没有太过惊慌。
有两个官兵拿着画像仔细的对比着众人的面孔,又有两个官兵则去搜查其他地方有没有藏人。还有一个查看这几人的身份文牒。
看到卫舒玉和江冉几人不是京城的人时,官兵的眼神锐利起来,“你们几人来京城所为何事?”
卫舒玉想着替郡主建宅邸这件事也不是什么大事,于是就和官兵解释起来。
“可有凭证?”
卫舒玉想了想,她和燕玥姝的书信并没有带来,只带了对方当初送她的那枚发钗。卫舒玉也不知是否有用,取来发钗后示意给官兵,“这是当初郡主送我的,说是可以用此当做信物。”
官兵虽然不认识这支发钗,但看卫舒玉说的这般笃定,他也不好真的拿着发钗去肃亲王府确定此事。而之前去搜查的两个人也都回来了,看起来应是没有什么发现。
检查文牒的官兵想着这些人虽不是京城本地人,但身份也明确,而且他也不想惹上其他的麻烦,于是摆摆手,让卫舒玉将发钗收起:“既然没有问题,那我等也不必特意去打扰王爷了,告辞。”
等官兵走后,众人松了口气。
“这回终于可以回去睡觉了。”一个伙计打了个哈欠,看来是真的困了。
掌柜显然经验丰富,看了一眼伙计:“那可不一定,要是查不出这些人,估计以后每天都要被搜查一遍了。”
伙计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掌柜,那我们这生意还能不能做了。”
卫舒玉也皱了皱眉:“这般打扰百姓,应该只是特殊情况,不会太久吧?”
江冉看了眼卫舒玉,没说什么。卫舒玉说的这种事,也许别的皇帝多少都能顾及自己的子民,但是燕旭霖,显然不会。
而一连三天果然就如掌柜所说一般,后来就连白天,街上也随处可见巡逻的官兵。路上的行人,很明显的变少了。
而这时卫舒玉接到那位忆清姑娘的邀约,就显得有些耐人寻味了。
看着手中的信筏,上面还带着淡淡的花香,内容很简单,问卫舒玉想不想知道江冉曾经的事情,还有他现在面临的危险。
如果说卫舒玉对江冉曾经的事情已经不那么急于知道真相,但对于江冉所面临的危险,她还是有些在意的。
按照信上所示时间,卫舒玉乔装来到闲梦居,当然身边也带了护卫过来。
如今京城气氛紧张,男人们也都没了寻花问柳的心思,闲梦居的姑娘们颇有些百无聊赖。
猛然看到一位衣着不凡,身后还跟着护卫的俊俏公子进来,一个个的都来了精神。
卫舒玉今天没太多的心情应付小姐姐,对她们笑了笑,拿出忆清给她的信筏,“我今日是受忆清姑娘相邀前来,还请妈妈带路。”
各姑娘听了,露出失望嫉妒的神色来。
“公子早说呀,奴家这就带你去。”如今好不容易来了位客人,而且还是找她这里的头牌,看来今天的银子是不会少了,老鸨殷勤的带着卫舒玉来到花魁所在的单独庭院里。
“多谢妈妈。”卫舒玉递给对方一锭银子。
老鸨更加热情:“公子有什么吩咐,就跟门口的丫鬟说,实在不行,也可以派人来找奴家。”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