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夫人眼中露出一丝满意。
“听说你还开了一座酒楼,那以后家里的事情还是先由我们管吧,免得你忙不过来。”江老爷夹了一筷子菜,随意问道。
结果又得到自家老伴一记肘拐,差点让他没拿稳筷子。江老爷瞪起眼,我又说错什么了!
“先不说这些,既然如今你和我家大郎情投意合,那也别拖着了,看看是不是该选个好日子,将这事定下了?”江夫人询问道。
卫舒玉低头浅笑:“我如今和大伯一家一起住,这件事,还是由长辈来定比较合适。”
江夫人点点头:“那行,我到时候请媒人去和他们商量。”
江冉心中激动,忍不住在桌下握住了卫舒玉的手。卫舒玉回握了一下,然后很快松开。毕竟是长辈面前,还是要注意些。
之后的一顿饭下来,江老爷就一直默默吃饭没再说过一句话了,席间只有江夫人和卫舒玉偶尔说两句话。
从江家出来后,卫舒玉松了一口气,虽然江冉的爹娘很好,没有为难她,但她心里还是很紧张的。
等回去后,卫舒玉发现今天她大伯和乔氏都早早的等在家里了。看到她回来,紧张的问道:“怎么样?江冉爹娘说什么没有?”
“他们对我挺好的。”然后又提前提醒两人:“过几天江家应该就要派媒人过来说亲了,你们心里有个准备。”
两个人听后愣了愣,卫大伯随即高兴起来,乔氏高兴中又带了不舍。她现在已经把卫舒玉当做亲闺女一样了,她自己大闺女出嫁时她也就是这样的感觉了。
另一边,县衙。
李清岚终于送走了那个让人不省心的巡抚,随后迎来了一件让他高兴的事情。皇帝居然下了令,让他给卫舒玉发个嘉奖牌匾。
因为之前临县干旱以及之后蝗灾的事情,赵大人回去后曾提到了卫舒玉,所以皇帝听到这女子不仅为他们省了不少粮食,还顺带着让灾民饿死的人数减少,大笔一挥,赏!
当然,这对于皇帝来说是个相当小的事情,犯不着特地下个圣旨,也就口头传令让当地县令给她发个牌匾以作荣耀罢了。
李县令接到传令后,连夜将牌匾做好,又自己凑了十两银子,一路敲锣打鼓来到卫舒玉家。
周围村民听到声音,出门查看,好奇的看着这一队身穿衙役衣服的人一路吹吹打打。
“县令家公子又娶亲了?”
“领头的是李县令啊,总不能是他亲自去接儿媳妇吧?”
算上县令一共七人,来到了卫舒玉家门口。
屋中,卫大伯和乔氏今天全在家里,另外还有江家请来的媒人。卫舒玉为了避嫌,待在自己的房间,听见外面的锣鼓声后皱起眉,起身出去查看。
“请问卫舒玉卫姑娘可在?”李清岚敲敲门,高声喊道。
旁边围观的村民窃窃私语:“这不会真是来求亲的吧?”
卫舒玉听出是李清岚的声音,打开门,看到外面的情景后有些疑惑:“李县令,你这是?”
李清岚满面春风,就像得了嘉奖的人是他一样,“卫姑娘,你家里可还有其他人,赶紧叫出来,一起接受皇上给你的奖励!”
卫舒玉有些吃惊,她……她做什么了?怎么皇帝还要给她颁发奖励了?她现在有些懵,但还是按照李清岚的吩咐,去叫了家人出来。
卫大伯他们其实也听到了声音,不过因为媒人在,也就没出去查看。此时卫舒玉来找他们,还说皇帝给她发了奖励,吓得屋里的三个人赶紧全都出来了。
“玉娘,这是怎么回事?”乔氏小声的问道。
卫舒玉自己也没明白呢,摇了摇头。
几个人来到门口,因为并非圣旨,所以他们也不需要做太多的准备,只要下跪就好。
李清岚清了清嗓子,拿出那道皇帝让他颁嘉奖的折子:“闻,锦凤村卫氏女舒玉,深明大义,为国分忧……”
卫舒玉听了后也就明白了,原来是赵大人回京之后在皇帝面前夸赞过她,并请求为此等忧国忧民的平民百姓发放奖赏以做鼓励,其他大臣一想反正也没什么利益冲突,还能以此为例彰显朝廷的清明,也就没反对。这才让卫舒玉捡了个便宜。
李清岚将奏折念完后一挥手,身后两个端着牌匾的衙役将盖在上面的红绸一掀,牌匾之上四个大字:急公好施。
周围听着的村民立刻拍手叫好,纷纷凑上前来想要看看皇帝奖励的牌匾究竟是个什么模样。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啊,他们就是靠得近点沾沾光,说不定子孙后代也能出个有出息的孩子呢?
卫大伯、乔氏还有那个媒人都愣住了,没想道卫舒玉能这么厉害。
“卫姑娘,赶紧让衙役进去帮你们把牌匾挂起来。”李清岚笑着说道。
卫舒玉此时倒是平静下来,侧身让抬着牌匾的衙役进院:“多谢李县令了。”
李清岚点点头,又拿出十两银子:“这算是县里奖励给你的,不算多,但也是一番心意。”
卫舒玉接过银子,再次道谢。
等牌匾挂好后,李清岚一行人也就离开了。卫舒玉一家重新关上门,乔氏带着媒人重新回屋。
媒人进屋时神情恍惚的看了卫舒玉一眼,不得了啊,江家这未来媳妇还真是厉害。
卫舒玉也在分析着这个意外。虽然有些吃惊,不过这皇帝的嘉奖对她来说也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至少以后遇到留仙阁掌柜那种人,或者是朱老爷,对方都不敢再像之前那样轻易的陷害她。
这件事情也传到了江冉和江家两位长辈耳中。
前者听后冷哼一声,评价了一句:“还算识趣。”也就没什么反映了。
不过江老爷却有些忧虑,屏退了下人,偷偷和老伴说道:“这……大郎以后知道了会不会不好……”
江夫人倒是没什么想法,看了江老爷一眼:“你觉得对于大郎来说,是卫舒玉重要,还是那块破牌匾重要?”
江老爷听后思考了许久,“你说的对,咱大郎还是更喜欢卫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