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小姐自然是要在这里陪恩公用膳的,你们且先下去准备吧。”
李清泉瞧见李卿晚与王宏鹤二人确实很有共同语言的样子,甚至说起话来的时候大概有些意犹未尽的模样,便临时改变了主意,要留在别院里用午膳。
按照先前他的打算,只想着回到李家祖宅去用一顿午膳然后接着离开——好歹自己回家一趟,总不好不在家里用膳的。
那小丫鬟领了命令欢欢喜喜的下去了,王公子能够有机会跟大小姐说上话,本来就已经是超出她们的预料了,现在老爷与大小姐又要留在这里用午膳,看起来老爷也是一心想要撮合大小姐与王公子的样子啊。
这样好的机会,王公子可真的是要牢牢抓紧了,即便是在整个大昭,只怕是也找不出第二个像是大小姐这样才貌双全、天仙一般的人物了。
李卿晚施施然的落了座,似乎是全然没有发现李清泉等人心里是打的什么主意,而何墨渊却是真真正正的不明白,自己身边坐着的这些人心里到底在打算些什么。
他向来都是直来直去的脾气性子,有一说一有二说二的耿直,自己即便是真的被算计了,大概也想不到那么一层。
沙场上,舅甥僵持的局面发生的第二天,沈云桢还在研究北疆局势之时,温衍之便着人早早地给她送去了消息。
一切都没有出乎沈云桢的预料,温衍之自然是一大早就退了兵,而且还已经辞去了什么统帅的职位,现在也不知道人在哪里。
沈云桢面上微微一笑,自己的这个舅舅还是念着他们两个人之间的舅甥之情的,或者说,自己毕竟是温衍之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亲人,大概舅舅也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与自己真的发生什么冲突。
两方人马心里大概都明白,按照沈云桢与温衍之的关系,这场仗大抵是打不起来的,且不说温衍之的身后只是一群各怀鬼胎的乌合之众,单单是冲着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有些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温衍之向来都是寡淡的性格,很少会把什么事情真正的放在心上,若是梁国未灭的话,他大概也不会做什么梁国的君王,这一切想来,温婉都比自己要合适的多——梁国的公主也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梁国的皇位继承,向来没有男女之分,只认能力。
那时候,自己大概真的会找一个深山老林,在那里选择修身养性过一辈子吧。
这样的大动干戈,本就不是温衍之的作风,更不要说他面对的是自己的亲外甥。
他心里唯一觉得有些放不下的,也就是沈毅曾经亲手杀了自己的父亲,逼死了自己的姐姐与母亲,可是这么多年来,有些事情他大概也就想开了。
沈毅是自己的杀父仇人,可是偏生又是自己的姐夫,还是沈云桢——自己外甥的父亲。
他在这个世界上没剩下几个在乎的人了,戚将军是一个,这个外甥是一个,有些事情过去了就当做过去了,也就什么都不要再提了。
说来这些事情本就不是温衍之的本意,从梁国被灭,他被戚将军救出来的那一刻起,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按照戚将军的意思来做。
戚将军唯一的儿子代替自己做了大昭将士们的剑下亡魂,他心里自知自己愧对戚将军,也明白自己作为梁国的皇子肩上的责任是什么,所以当戚将军眼神急切的告诉自己说,他已经着急好了兵马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会,终究还是点头答应了。
先前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戚将军一定要自己点头答应,可是到了后来温衍之才算是真正的明白,有了自己这个梁国皇子,他们做什么事情大抵都能够叫做师出有名。
眼下,他看着跪在自己面前声泪俱下的戚将军,只觉得自己的头疼病又开始犯了。
“殿下,你不能够丢下老臣不管啊,殿下,你难道忘了梁国与你父母的血海深仇了吗?”
戚将军马上就要年过花甲,这样的跪在他的面前眼泪鼻涕一大把,他只觉得自己心里又开始有些微微的动摇起来了。
这些年来,若不是戚将军牺牲了自己的孩子救了他的命,只怕当时在梁国宫廷里,死的人便是自己了,这些年来若不是戚将军留在自己的身边照顾,自己只怕是早就饿死了。
戚将军还教了自己六艺,甚至还教自己摸索为君之道——这个戚将军是怎么都教不了的。
梁国灭亡的时候,他大概也就不过是七岁的年纪,生来又是个没心没肺的性子,这些年过去当年的那些伤痛自己几乎都已经忘记了,他现在只想好好的活下去,用戚不群的身份,好好地孝敬戚将军。
戚不群,正是戚将军死去的孩子的名字。
若是要他真的去做什么温衍之,去治理什么军队,甚至去做什么一国之君,这根本超出了他对自己的想象。
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做什么一国之君。
很小的时候,梁国去过一个游方老道,当时那老道颇有盛名,父王便眼巴巴的着人把他请进了宫,当时自尽应该不过时四五岁的年纪,那老道看过自己之后只说道——
“六亲断绝,孤苦一生。”
大概也正是为了印证这个判词吧,这些年来他生命中曾经出现过的那些亲人,现在在他的脑海里连个模糊的样子都大概不剩下了,唯一记得的,也就只有父皇与母后还有姐姐的样子。
六亲断绝,孤苦一生。
现在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好歹还有沈云桢这个外甥,还有沈毅这个姐夫,说来也还是有亲人在的。
他这样想着,心里却还是重重的叹了口气——
“戚将军,对面那人,可是我的亲外甥,是温婉的亲生儿子,即便是他的身上有一半大昭沈家的血,可是也有一半我梁国温家的血,”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只觉得自己的心跳都比平时快上了不知道多少,甚至还带着微微的风声,“梁国灭国已经二十年了,我都放下了,将军你也放下吧,以后我我便是戚不群,是您的儿子,我们两个人归隐田园,再也不要理这人世间的纷争了。:”
他之前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是早起练武读书,可是下山之后才有些明白,那样安稳的生活究竟有多么的幸福,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下山之后,他每天都要对着不同的人,各种心怀鬼胎的人强颜欢笑,每天都要听一些自己根本听不懂、不愿意听的话,甚至还要去做一些自己根本不喜欢做的事情。
他讨厌战争,若不是战争,他不会家破人亡。
若不是战争,这时候自己大概就是一个闲散的亲王,每天浇花、喂鸟、遛马、赏景,根本不用承担这些。
梁国灭亡已经二十年了,自己也从一个七岁的稚童变成了已近而立之年的成年人,可是这些年来,他却时时刻刻都在被灭国的仇恨纠缠。
他身后的军队里,先前梁国的将士,现在都是年近花甲,甚至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他们是真正的对梁国有赤子之心的人,比起自己这个不称职的梁国皇子,都要对梁国充满着热爱。
可是他们的年纪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可能根本扛不起枪、提不起刀,这样的人上了战场,除了送命还有什么别的结局么?
他不是不理解这些人对梁国的怀念,可是沈毅占领梁国的国土之后,不知是不是看在温婉的面子上,除了留下了一个封疆大吏看管之外,着实没有改变丝毫梁国百姓的生活。
除了君王从温姓换成了沈姓,可是这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根本没有丝毫的差距。
他们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怎么改朝换代都是被奴役,对于他们来说温家与沈家那里又有什么差距?
他想不通,怎么这些人比起自己这个真正家破人亡的梁国皇子来还要激动。
而剩下的兵将里,那些年轻人,有的是这些老将士们的儿孙,有的是梁国说不上名字来的人的后代,有的就是写乌合之众,剩下的便全都是各路人马召集来的军队,为的不过是借着他这个梁国皇子的名头反对大昭。
这样的兵马,说是各怀鬼胎都不为过,这样的人马,哪里斗得过大昭的精兵强将?
其余的人他真的是一点都不心疼,可是每当想起那些老兵们,都是怀着对梁国温家的忠诚,现在陪着自己上了战场,若是真的有一个三长两短,他真的是万死难逃其咎。
他心里想的清楚明白,拒绝的时候却还是话语里带着轻微的颤抖,他觉得自己辜负了死去的戚不群,觉得自己辜负了这些年来戚将军对自己的辛勤教导,可是有些事情早就已经在他的心里埋下了根深蒂固的种子,说他胆小也好,说他性子淡泊也好,他是真的没有办法因为二十年前的所谓家仇国恨,再让这些梁国的将士们白白的送了性命。
这大概也是他唯一作为梁国的皇子,唯一存在的使命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