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通过调查,得知国舅爷串通了家族里的外戚,外戚在整个朝中的势力渗透很深,动一发而牵动全身。
“皇上如果铲除这种势力,需要从长计议。”宰相跟皇上说。
皇上两手背在身后,踱來踱去皱着眉头思虑着,“没想到事态发展到如此地步,我也很无奈,宰相有何高见?”
“依微臣来看,铲除这等势力并非一日之嫌,我们必须积攒大量的证据,并且逐步的铲除根基,这样才利于朝政的治理。”宰相往前一步跟皇上汇报着。
此时的皇上也无能为力,因为事态的发展并不是一日所成,皇上三岁太后抱着他垂帘听政之时,国舅爷已经为自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断地铲除宰相与江霍等人,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全部安置在皇上的身边,并且太后也受国舅爷的蛊惑,不停的听着国舅爷的安排。
甚至家族里的皇亲国戚都得到了大大小小的官衔。
如果现在想单独治罪于某一个官员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皇上叹了一口气,“先把这件事情放下吧!早晚有一天我会将他们铲除的一干二净。”皇上有这样的雄心壮志,令宰相赞叹不已。
“皇上,无论何时何地微臣都会支持皇上!”宰相连忙跪在地上给皇上磕头。
“爱卿,免礼吧!这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暂时的搁浅并不代表朕不去管,而是一步一步的解决。”皇上稍微舒展了一下心情,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
皇上并非无能之人,这些年在欧阳先生的教诲之下,他已经知道读书通史,治理朝政造福人类是何其重要的事情。
于是他在天下广纳贤良,他要把有智慧有能力的人召集起来,与他一同治理天下。
皇上改革了科考招收的范围,原来六年一科考而现在改成三年一科考。
刚一开始改变这个制度的时候,遭到了文武大臣的反对。
但是皇上执意要如此执行,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埋没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鼓舞世间的人们,更加的努力。
“朕心意已定,你们不必劝解,今日便召告天下,科考范围由六年一考缩成三年一考。”皇上在早朝上给大家下达通知。
其实最为反对的是国舅爷,“皇上,朝廷历年以来都是六年一科考,这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为何说改就改了?皇上,你要三思呀!”
“祖宗制定的规矩我也可以改正,几百年以后朕也会成为老祖宗,任何人不许再争辩了。”皇上说完便从大殿上退了下去。
国舅爷非常的生气,没想到如今的皇上如此的有性格,就连这个舅舅的话他也不听了。
每每这个时候国舅爷就会很伤心,他认为皇上年龄长大了,长翅膀了,不会再受国舅爷的安排了。
想想皇上小时候自己保护着他的安全,刚刚懂事时自己又给他安排着女人,让他知道男女之事,没想到在国家大事上皇上竟把自己踢得远远的。
国舅爷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危机,其实皇上已经在防备他了。
毕竟国舅爷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天理难容,皇上只不过给他留着面子罢了!
刚一开始宰相魏闲持反对的意见,后来与江霍沟通了一番,他们发现皇上改革的科举制度是很合理的。
“科考改成三年一考,如此一来,加大了考生们的压力,会迫使他们更加的努力,这样为朝廷获得更多的栋梁之才,更有利于治理朝政。”宰相魏闲认真的跟江霍聊着。
江霍点了点头,“虽然我是一届武官,但是我和你的观点一样,民间埋没了太多人才,其实他们许多都有着大智慧,完全可以把这些有大智慧的人聚拢起来,一起治理国家,这样我们的朝政将会更加的合理完善,这央央大国会更加的繁荣富强。”江霍信誓旦旦对魏闲说。
江霍和魏闲都是贤德之人,深受皇上的喜爱,除了国舅爷一派的人之外,其他的人对这两个贤臣的凝聚力还是很强的。
“皇上已经下令了,从今天开始召告天下,我们就拭目以待,看看三年以后朝廷中将选举怎样的人才吧!”魏闲非常期待三年以后的科考。
“我与你的心情一样,十分的激动,皇上真的是贤能之才,欧阳先生也真是费尽心机,另外宰相大人也辛苦你了!”江霍双手抱拳向宰相投来感激的目光。
宰相赶紧摇头摆手,“不要这么说,江大人,这都是为了我们民族的发展,为皇上献许小小的策略,寻找一个好的老师,这是为整个朝廷做贡献,如果整个朝廷被国舅爷等人蛊惑,那么我们国将不国,老百姓将无法生存,社会一片动荡不安,到时候我们变成了整个民族的罪人。”宰相是忧国忧民的人,胸怀大志,心里存念的全是民族,全是百姓。
就这样,尽管国舅爷一方反对,但是,朝中有江老将军和宰相的大力相助,皇上有时间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但是国舅爷内心惶恐,他认为皇上已经开始倾向于宰相和江霍了,于是他又从太后下手。
国舅爷知道皇上最听太后的话,毕竟太后是皇上的生母,从小陪伴在皇上的身边。
国舅爷闷闷不乐的,来到了太后的寝宫中。
“微臣给太后请安!”国舅爷一进门先给太后请安。
太后知道国舅爷无事不登三宝殿,只要国舅爷一进殿一定有事。
不过太后早已经习惯了。
“国舅爷免礼,赐座。”太后正襟危坐的坐在那里,等待国舅爷的问题。
“太后,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问题想跟您沟通一下,只是我以为沟通的意义不大,所以一直没有说,不过今天在我看来,我必须得说出口,如果再这样下去,我非憋死不可。”国舅爷像是很委屈的样子。
“国舅爷有什么话可以直言不讳,为何要憋在心里?虽然我贵为太后,但毕竟是你的姐姐呀,皇上贵为天子,终究是你的外甥,有话你就说吧,更何况我们娘俩还要感恩你的保护!”太后始终把这话挂在嘴上,因为他担心弟弟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