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灾民陆续的向北方迁徙,他们一边走一边要饭。
背井离乡支离破碎的日子真的非常的难过,年老体弱的人则饿死病死。在路上,无数家逃荒者艰难的行驶着。
每日的饥荒令他们浑身乏力,能讨到饭的时候,兴许能填一下肚子,讨不到饭则吃些树叶树根,喝着河沟里生水。
“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能熬到什么时候。”一个妇人手里牵一个着孩子,怀里还抱着一个婴儿,哭哭啼啼的埋怨着。
旁边的男人瘦骨嶙峋,也许是他的当家的,“过一天算一天吧!这天灾人祸,我们有什么办法?”
男人推着一个木车,木车上是一个年过八旬的老人,老人看上去奄奄一息的样子,对着男人说,“我不想再跟你们走了,找个地方把我埋了吧?苟延残喘不如赶紧咽了这口气,省得给你们添麻烦。”
这老人被病痛折磨的苦不堪言,他不想再这样下去,但是男人是孝顺的,他怎么可能扔下病痛的老人呢?
“爹,不要胡思乱想了,只要有我一口吃的,便有你一口吃的,就算我不吃也要让你活着。”男人一边说一边抹着眼泪。
“眼下这状态,我们怎么活命?娃娃们这么小,抚养他们长大是大事呀!”老人心疼的看了一眼两个孩子。
“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就不要管他们了,你是我爹,我孝敬你是应该的,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情?我们过一天算一天吧!”男人安慰着老人。
老人没再说话,他闭上了眼睛,眼角流出了泪水,其实他也不想死去,但是这天灾人祸实在让人无法活命,颠沛流离的生活是他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没有饭吃没有住所的日子,不知道挨到什么时候。
女人怀里的孩子哇哇的哭了起来,也许孩子饿了吧?女人把奶放到孩子的嘴里,孩子用力的吸着,但是无济于事,因为女人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哪有奶水供养孩子呢?
揪着母亲衣角的孩子,看上去无精打采的样子,“娘,俺也饿了。”
女人用手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好孩子,忍一忍。”
男人见此情景,转过头去低下了眼泪。
因为他也没有办法,即使再强悍的男人也看不过家人受灾受难的情景。
“我再去想想办法。”男人说完接着离开了。
女人悲痛的看着男人离去的背影,心酸的无泪可流,也许她的眼泪已经流光了吧?
其实像他们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他们一路走着一路讨饭。
这灾荒连年,谁家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最多讨口水喝也就不错了。
“娘,你说我爹他能讨到吃的来吗?”牵着女人衣角的孩子,用盼望的眼神看着女人。
女人点了点头,“孩子,你爹一定会有办法的。”
女人安慰着孩子,他也不知道男人到底能不能讨来吃的。
躺在床上的老人一言不发,老泪纵横,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能否挨过今天,他不知道上天为何如此折磨他们,本来就是穷苦,再遭遇上这天灾人祸,简直让人无法活命。
“不如你们把这么车卖掉换些粮食吃吧!再这样下去非饿死不可!”躺在木床上的老人对女人说。
“爹,万万使不得,如果把车卖掉,你怎么行走?”女人一边摇头,一边说道。
“我不想走了,我不知道自己还有几天的活头,跟着你们简直就是拖累,用这车还能换些粮食吃,孩子们得活下去呀!”老人一边说着一边流着眼泪。
女人也哭了,她知道这痛苦的生活,真的让人倍受煎熬,但是生活再艰苦,也不能扔下老人呢?
“爹,你就不要乱想了,无论如何我们也不会扔下你的,你也不会拖累我们,我们都是一家人。”女人安慰着老人,老人也不再说什么。
男人回来了,只见他非常的高兴,手里端着一个破了的木瓢,“爹,这下好了,我们有粥喝了。”
男人非常的高兴,端着木瓢来到了老人的跟前,“爹,你先喝。”
男人非常激动的把木瓢放到了老人的嘴边。
老人死活不肯喝,因为旁边还有孩子呢,牵着母亲衣角的孩子不断的咽着口水。
“孝敬老人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美德,爷爷是年龄最长的人,我们应该先让爷爷喝粥,你说是吗?”在这种时候男人还教育着自己的儿子。
男人虽然是一介布衣,虽然只是穷苦人民,但是他没有忘记孝敬老人这一条。
孩子认真的点了点头,期待着爷爷喝完粥,快点轮到自己,因为他实在是太饿了。
其实这粥里也并没有太多的粮食,这粥稀的的跟水差不了多少,但是有了他们多少能充饥。
在男人与女人的劝说下,老人才勉强喝了两口,“我喝饱了,你们喝吧。”
这句“喝饱了”,听起来让人真的很心酸,这一木瓢粥就算老人自己一个人喝下去,也不可能饱吧?
但是这一瓢粥是一家人的口粮,男人心酸的低下了头。
接着男人把木瓢递到了女人的跟前,“孩他娘,你也喝点吧,娃娃还等着吃奶呢。”
男人真的是既孝敬又疼爱自己的老婆,女人刚开始是拒绝的,因为她知道男人跑来跑去很辛苦,但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饿的哇哇大哭,她也勉强的喝了两口。
男人对牵着衣角的孩子说,“孩子,爹先喝两口,你再喝两口,我们一定要做到长幼有序知道吗?”
孩子依然用盼望的眼神,看着父亲,使劲的点了点头。
男人嘴里说喝两口,其实并没有喝两口,只是轻轻的抿了抿,然后就把瓢放到了孩子的嘴边,孩子饿急了,张开嘴咕咚咕咚喝了两大口。
男人看到孩子满足的样子,非常的高兴。
男人低头一看,木瓢里头还有粥,于是全家人又依照刚才的顺序,每人喝了一口。
知道木瓢里的粥全部喝完,男人非常高兴的离开,把木瓢还给了主家。
并且不断地给主家磕头。
其实主家也是穷苦人家,不过人家善良,在这种缺粮的年代,从牙缝里省出一瓢粥给过路的穷人,也算是积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