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高历从将军府回来后,就去到藏镜门,让藏镜门里的人,帮忙查礼部侍郎张大人的底。这还不到一天的功夫,藏镜门里的人就前来传话了。
宋思薇说的果然没错,这张大人果然有古怪。据前来传话的人所说,在太子前去赈灾的头一个晚上,有眼线就看到归德郎将朱耀,押送了三箱东西送往张大人府上,只是不知道里面是何物,现在看来应该就是赈灾的银两不假了。
这一件事已经确定了,现在就等着自己派往灾区的探子回来禀报了。不出一个礼拜,探子也回来了。也和宋思薇说的差不离。
事情已经证实全部属实,看来这宋思薇还真是不简单,自己以后可不能小瞧了她。高历这样想着,又赶紧吩咐身边的侍卫,把自己的幕僚都召集到府上,一起商讨对策。证据已经找到了,那么扳倒太子这事就是刻不容缓的了。
第二日一大早,在朝堂之上,一上朝皇帝身边的太监就高呼一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高历站了出来,对着皇帝行了一礼说道:“儿臣有事启奏!”
“哦?不知皇儿是想说何事?”皇上其实并没把他想说的话放在心里,以为不过会是一些不痛不痒的话。但高历接下来说的一句话,却让自己刚平静下来的心情又烦躁起来。
“儿臣要说的是与南方赈灾有关的事!”高历的话说的虽短,但字字有力!
前些时自己的这两个皇子,就为谁前去赈灾的事,吵的自己头疼,好不容易确定了前去赈灾的人选。而且太子已经赈灾回来了,事情也办的漂亮,这四皇子还想说什么?
皇上心里疑惑,开口问道:“这赈灾的事,你皇兄不是已经办妥了吗?你还想说什么?”
“父皇真觉得太子把这事办妥了?”高历不回答皇上的话,而是反问到。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皇上有些不明白了,难到太子在中间做了什么手脚?但不对啊,据自己派去和太子一起赈灾的官员回来汇报,太子可真真是做到了勤政爱民。
他是亲自前往灾区最严重的地方,建粥棚,发粮食,还对地方官员命令道:要保证人人都有吃的,不可饿死一人。难道这些都是假的?
而站在四皇子身边的太子,也开始心不安起来。自己做了亏心的事,当然是怕被人提及的。但他还不确定高历到底是不是要说这件事,也不知道如果他真说的是这件事,那么他知道的有多少?
如果知道的不多,他也肯定不会冒这个险,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在父皇面前参自己一本。看来他是做好了准备的,自己现在又能做什么呢?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皇上已经问了,高历也就回答道:“本来这件事,做为弟弟的我本不应该说的,但皇兄他,实在是……”
说到这,高历故意看了太子一眼,一是做给父皇看的,让他以为自己为难。再来就是自己想看看太子现在会是一副什么嘴脸。
果不其然,太子现在正恶狠狠的看着自己,看来他心里是害怕了,是慌了!高历盯着他,嘴角勾起一丝笑意,心里想着:没想到吧!你太子也会有害怕的一天!
而坐在龙位上的皇上,看高历又半天不说话,急了,问道:“你到底要说什么?快说!”
“请父皇先赦免儿臣的罪,儿臣才敢说!”高历当然明白接下来自己要说的这件事的重要性,还是先讨到一个免罪之身的好。
“朕恕你无罪!快说!”皇上是真有些不耐烦了!
看父皇这样,高历也就赶紧说道:“儿臣要说的,就是太子贪污赈灾银两的事!”
高历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场的众人都听的清清楚楚,而且是直击心灵的那种。太子贪污?这应该是所有大臣们都没有想到了。
站在朝堂上的大臣们都不敢言语。太子只有自己站了出来,指着高历,气急败坏的说道:“皇弟,你可休要血口喷人,你说本殿下贪污?可有证据?”
虽然明知道对方可能做足了准备,但太子现在能做的好像也只有这一件事。或许他还抱有一线希望,以为对方是炸他的,那么自己有底气一点,说不定还能让对方打消这个念头。
但太子错了,彻彻底底的错了。只见高历脸上的笑不但没减弱,还更深了几分,完全就是胸有成竹的样子。
“皇兄说笑了,皇弟要是没有证据,怎么可能就这样空口白牙的冤枉你呢?”说完,对着朝堂外喊了一声:“带证人!”
只见高历的一个侍卫压着几个人就进到了朝堂上。这几个人,有老有小,有男有女。男人和老人还有小孩都穿的破破烂烂,只有女子穿的要稍微整齐一点。
但也真的只能用整齐来形容,因为那衣服的布料一看就是平民老百姓家的。四人连头都不敢抬,一走到朝堂中央,也不知道是有人教的,还是腿软,就那样跪了下去,匍匐在地,头也不敢抬,连高呼万岁都不知道。
还是一旁高历的侍卫带了个头,跪在地上,高呼道:“参加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时几人才反应过来,跟着高呼了一声万岁。
皇上看着底下跪着的几人,说道:“都平身吧!”
但只有高历的侍卫回了一声:“谢皇上!”然后起身,站到了高历的后面去。
而地上的那几个人,还不知所措的继续跪在地上,连头都没抬。高历在旁边提醒道:“皇上已经说了免礼了,你们可以起身了。”
那几个人在底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直起了身,但还是跪着,头也还是低着,不要说皇上了,就连身边的王公大臣,他们也不敢看一眼。
高历看这样,也就不勉强了。自己还没说话,太子倒是开了口,说道:“皇弟是不是太没规矩了?怎么连这样的人也敢往朝堂上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