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抓来的那几个兵怎么处置?”拓跋成这么一说,让北静王才想起来这几个烧我粮食的兵。
反正留着也没啥用了,还是杀了罢。作为帝王就是要心狠手辣,父亲从小就告诉他,欲想成为一国之君,就要抛弃那些妇人之仁。
“将他们拖出去,明日午时三刻凌迟处死。”在中国古代残忍的刑罚不计其数,凌迟绝对能排在所有刑罚的前面。
所谓凌迟就是将人捆在铁柱子上面,执刑者手拿锋利的刀,然后一刀一刀的切下受刑者的肉,知道第一万刀再让其死掉,这就是所谓的千刀万剐,想想都其实残忍。
然而,在呼延思齐看来,这些讨厌的汉人就该受这些刑法,也并不为过。
这些将士们知道自己即将受刑了,无论如何也不能活着回去了,也都是视死如归。
另一边,江墨渊一个人回到了营中,张天奎带领数十位士兵出来迎接他。
“将军此行真是立了大功,我等士兵们都吃上了粮食,再也不用愁饿着肚子与匈奴作战了。”
江墨渊听了这些,也没什么大反应,因为他心中还有其他的事呢,那就是那十八位弟兄的安危。
“张大帅,我虽然安全回到军营了,可是和我同行的那几位将士却被匈奴抓了起来,在下怕是凶多吉少。”
许是粮食一下这么多,冲坏了张天奎的头脑,他才发现原来那十八位士兵没有一同回来。
“将军不必担心,待我兵这几日休养一番,等到士气充沛,再去打下匈奴,留出那些弟兄来。”
江墨渊点了点头,他很明白,这种事情是急不来的。因为只有士气旺了,才能有打胜仗的可能,毕竟战场不是由一人主宰的,他若是意气用事,反而会误了大事。
经过几日的修养生息,士兵们看着有活力了许多,看着偷来的粮食一天天的减少,如果继续拖下去,肯定不是办法。
这件事上,江墨渊和呼延思齐想到了一起,这么看来战争一触即发。
次日清晨,天有大风,黄沙被吹的四处都是,由于住在营帐中,风的声音显得很大,所以昨夜江墨渊也没有睡好。
今天他很早的起来,外面刮了那么大的风,在外站岗的士兵都被吹的似乎要倒下一样。
望向敌军的军营,由于黄沙乱飞,他不能看清对面,他多么想救回那十八和兄弟们,虽然他们被抓不是因为江墨渊,可是毕竟一同与匈奴交过手,心里还是有些不自在。
然而此时,他还不知道那几个勇士早已被凌迟处死了。
由于这种天气原因,出兵伐胡的计划又要推迟了,荒漠的天气就是这样,变化无常,有时候一天出现四个气候的现象都是有可能的。
究竟要推迟到什么时候啊?那边新皇一再的催促他们要尽快击退匈奴,这边的粮食又是极为短缺。
现在只能祈求明日天气会变好,这样他就能早一点北定中原,荣归故里,见到自己的妻子宋思薇了。
战争的可怕在于他让许多人妻离子散,国破家亡,而且毫无人性,上层封建主,欲扩张版图,就要找到这些无辜的黎民百姓来替他打仗?
为了一己之私,弃千万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呜呼哀哉。
夜晚,风沙小了许多,或许晚上都是安静的,即使白天等有多么大,到了黄昏的时候都会消散的。
是夜,大多数人都出来,围在火堆旁谈天说地,这一刻是士兵们最放松时刻,没有了为随时而来的战争的地方,没有了上级传达下来的紧急命令,有的只是摒弃一切烦恼忧愁的自由。
应该是人们只有在极度紧张之余的那一刹那的空闲时间才能明白生活的意义。
此时,军营外边一片祥和的气氛,因为黄昏时刻风停了的原因,他们能够看到另一边匈奴的营帐。
那一边帐外也闪着隐隐约约的火光,可能是那边的人也和这里一样,谈天论地。
若是没有战争,没有民族歧视,天下一片安宁,那该是有多好啊。江墨渊这么想。
国家的统一是无法通过和平的手段来实现的,封建王朝建立政权,那个不是需要战争的,成王败寇,社会就是如此,显然,江墨渊的这种愿望只是天方夜谭。
夜已深了,今夜,这里不像昨日那样风大的吹得人睡不着觉。安静的夜让原本疲惫的江墨渊早早的就入睡了。
一觉醒来,江墨渊伸了一个懒腰,昨晚睡得很香甜,以至于他今日的心情很不错。
外面,天气还算可以,至少没有狂风怒吼,虽然天气阴沉,但是却丝毫没有下雨的样子。
今天是发起反攻的好时机,实在不能再拖了,快些速战速决吧。
这几日,江墨渊的脑海里充满着速战速决,不能再拖了这句话。
于是,他把今日发起反攻的事情告诉了张天奎。
“大帅,依在下来看,塞外天气多变,风沙天气很多,若是再做拖延,恐怕粮草不足,会再一次,陷入窘境的。况且士兵此刻士气正旺,再做拖延,也会有损士气的。”
张天奎看着即将吃完的粮草,又看着精神倍发的士兵,他觉得确实该动手了。
这天,张天奎召集所有士兵,弓箭手,准备出发,临出行前他又说了一些鼓励士气的话。
“眼前的各位,都是历经沙场的精兵,都是勇敢无畏,报效祖国的勇士,我张天奎能结识你们这些将士,实乃我前世修来之福。山海关自古以来就是我中原领土,如今匈奴三番五次来进犯中原,又踏破西面的雁门关,甚为猖獗,今日一战,关乎到南朝的存亡,还请大家务必竭心尽力,为夺回汉家土地而征战沙场,大获全胜,张某不才,词不达意,望大家见谅.......”
难道做统帅的都有极强的煽动能力?就像呼延思齐也能把侵犯中原领土说的句句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