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博物馆"复刻展在上海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的那天,正好是林晚星和顾亦辰结婚七周年的纪念日。与六年前的首展相比,这次展览增加了"数字时光隧道"——观众通过VR设备可以看到过去六年里所有展品背后的故事发展。
张奶奶的那只旧手表被放在了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新增的全息投影展示了她的孙女如何通过AR技术与已故的奶奶"对话"。这个由念辰和念星参与设计的互动装置,成为整个展览最受欢迎的打卡点。
"妈妈,为什么张奶奶的手表会讲故事?"念星拉着林晚星的手问道,她今天穿着和当年林晚星入职时一样的米白色连衣裙。
林晚星蹲下身,指着手表表盘上的微小传感器:"因为我们把张奶奶的故事数据存在了这里,就像把回忆装进了时光胶囊。"她打开手机展示后台数据,"到现在已经有380万人听过这个故事,其中有12万人因此联系了自己久未见面的亲人。"
顾亦辰则带着念辰体验了新增的"未来信箱"装置:"你可以给五年后的自己写封信,系统会在指定时间寄到你的邮箱。"他指着墙上的统计数据,"六年前首展时,有5.2万人写了未来信,现在已经有超过3万人收到了当年的信,其中有127对情侣因为当年的约定走到了一起。"
展览进行到第三个月时,他们收到了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特殊委托:为202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文化展示系统。这次的创意是"数字火炬传递"——将每个火炬手的故事数字化,通过AR技术让整个传递路线成为一条流动的文化长河。
"我们需要在三个月内完成系统开发。"项目启动会上,技术团队提出了挑战,"全球有1200名火炬手,每个人的故事都需要单独建模,工作量太大了。"
林晚星却有不同想法:"我们可以采用众包模式,让每个火炬手自己上传故事素材,AI辅助完成初步建模,然后由专家团队进行审核优化。"她调出原型系统,"这是我们开发的'故事采集助手',可以自动识别关键信息并生成初稿。"
顾亦辰补充道:"我们还可以设置'文化大使'计划,邀请每个国家的知名人士担任故事审核员,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文化适宜性。"他展示已经确认参与的名单,其中包括莫言、村上春树等文化名人。
项目测试阶段,念辰和念星成为了年龄最小的测试员。当他们通过AR眼镜看到自己的爷爷顾振雄作为火炬手出现在虚拟传递路线上时,两个孩子激动得跳了起来。顾振雄的故事里,不仅有他对建筑的热爱,还有他对两个孙子的期望:"永远保持好奇,永远相信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