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集团陷入电池断供危机的消息,像病毒一样在资本市场蔓延。股价连续三天跌停,市值蒸发30亿,银行开始催债,投资方纷纷要求撤资。
凌志远焦头烂额,一方面派人寻找替代电池供应商,另一方面动用关系打压星辰科技,甚至威胁要断供星辰科技的原材料。
"他们的正极材料来自我们控股的江西锂矿,"张启明汇报,"只要切断供应,星辰科技的生产线就得停摆。"
凌志远眼中闪过一丝狠厉:"那就断!我要让他们知道,跟我斗是什么下场!"
一周后,星辰科技的正极材料供应商突然发来通知:由于"不可抗力",无法继续供货。苏晴拿着通知冲进凌辰办公室,脸色铁青:"肯定是凌志远搞的鬼!库存只够维持半个月了!"
凌辰却异常平静,打开电脑调出一份文件:"别慌,我早就料到了。"
文件里是一份详细的供应链替代方案,从正极材料到隔膜、电解液,每个环节都列出了三家以上的备选供应商,甚至包括海外资源。
"这是..."苏晴惊讶地看着方案日期,竟然是三个月前制定的!
"商业战争从来不是单点对抗,而是体系的较量。"凌辰指着屏幕,"我让王伯在全球范围内筛选了供应商,这些都是能在一周内供货的企业。"
更让苏晴震惊的是,凌辰竟然提前三个月就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锁定了澳大利亚一家锂矿公司的长期供货协议。
"你怎么知道凌志远会断供?"
"因为这是他唯一的选择。"凌辰合上电脑,"一个靠阴谋诡计上位的人,永远只会用卑劣的手段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一个月,一场没有硝烟的供应链战争在暗中激烈进行:
- 凌志远切断锂矿供应,凌辰立刻启动澳洲供应商,成本虽然上升5%,但保证了产能;
- 凌志远游说设备厂商停止向星辰科技供货,凌辰直接从德国进口更先进的设备,生产效率反而提升20%;
- 凌志远散布谣言说星辰科技的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凌辰索性举办"电池安全挑战赛",邀请媒体现场直播穿刺、挤压、高温测试,结果电池无一起火爆炸,反而收获一片赞誉。
最致命的是,凌辰利用凌氏集团供应链混乱的机会,暗中接触其下游车企客户,以"优先供货+技术支持"为条件,策反了两家原本打算采购凌氏新能源汽车的经销商集团。
当凌志远终于找到替代电池供应商时,却发现自己的客户已经被星辰科技抢走了大半。这场供应链战争,以凌辰的完胜告终。
"我们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10%了!"苏晴拿着最新的销售报表冲进办公室,"而且利润率高达35%,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
凌辰看着窗外,凌氏集团的大楼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落寞。他知道,总攻的时刻快到了。
"准备一下,"凌辰转身对苏晴说,"我们要去趟滨海市,拿回属于我们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