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科技成立一个月后,苏晴带来了第一个好消息:实验室成功制备出纳米级电解质涂层样品,能量密度达到理论值的80%。
"只要解决量产工艺,我们就能做出原型电池。"苏晴兴奋地展示着电子显微镜下的涂层结构,"但设备需要钱,至少200万。"
凌辰看着银行账户里仅剩的5万美元(启动公司和租房已花去部分),皱起了眉头。天使轮融资还太早,产品原型都没有,风投不会感兴趣。
"给我三天时间。"凌辰合上笔记本电脑,"钱的事我来解决。"
第二天,凌辰出现在深圳最大的证券营业部。他穿着从闲鱼淘来的西装,在散户大厅找了个角落坐下,打开行情软件。
三年工地生涯,他每天收工后都在学习金融知识,CFA三级早已通过,只是没有证书。父亲的笔记里不仅有技术方案,还有十几页关于未来三年市场走势的预测,其中提到一支名叫"蓝海科技"的股票。
这是一家濒临退市的垃圾股,主营传统电池制造,股价从最高30元跌到现在的1.2元。但父亲的笔记写道:"2025年Q3,蓝海将被新能源巨头借壳上市,股价至少翻10倍。"
凌辰深吸一口气,将账户里所有的钱转入证券账户——49,862美元,按当日汇率换算成人民币35万。这是他最后的流动资金,一旦失败,星辰科技将胎死腹中。
"全仓买入蓝海科技。"凌辰对交易员说。
交易员上下打量他一番,眼神里充满怀疑:"小伙子,这股马上要退市了,你确定?"
"少废话,下单。"凌辰语气坚定。
35万人民币,以1.21元的价格买入289,256股,占账户总资产的99.7%。接下来的三天,凌辰几乎住在营业部,每天看着股价在1.2元附近波动,心脏跟着K线图一起跳动。
苏晴打来电话:"设备供应商催款了,再不付款就要卖给别家了。"
"再等等。"凌辰紧盯着屏幕,"相信我。"
第三天下午,市场突然传出消息:新能源巨头"宁德时代"正在洽谈收购蓝海科技,以实现借壳上市。
消息一出,蓝海科技直线涨停!股价从1.21元飙升至1.33元,封单超过100万手。
"成了!"凌辰握紧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
接下来的一周,蓝海科技连续拉出7个涨停板,股价突破3元。第八天,宁德时代正式发布收购公告,股价再次放量涨停,达到3.98元。
"全部卖出。"凌辰冷静地下达指令。
289,256股 × 3.98元 = 1,151,238元。扣除手续费,净获利796,378元。半个月时间,资金翻了3倍多!
当凌辰将200万转账凭证发给苏晴时,电话那头传来她不敢置信的尖叫:"你怎么办到的?抢银行了?"
"比抢银行合法一点。"凌辰看着账户里剩下的95万,"这只是开始。"
他没有告诉苏晴,这只是父亲笔记里十几个"财富密码"中的一个。接下来,他要利用这些信息差,为星辰科技积累足够的弹药。
资金到账后,实验设备迅速到位。苏晴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三个月后,第一代固态电池原型成功下线。实验室测试数据显示:能量密度380Wh/kg,充电时间18分钟,循环寿命2000次,各项指标均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凌辰拿着测试报告,站在办公室窗前。远处的科技园灯火通明,而他知道,用不了多久,星辰科技的光芒将比那里所有的灯火都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