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盐业问题,林默把目光投向了教育。他带着小张微服私访,来到贫民窟的学校。土坯墙的教室里,三十多个孩子挤在破旧的课桌前,用树枝在沙盘上写字。五十多岁的教书先生穿着打补丁的长衫,沙哑着嗓子讲课,黑板是用锅底灰刷的木板,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市长,我们也想让孩子读书,可实在交不起学费啊。"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抹着眼泪,她的丈夫上个月因为吃了掺沙子的盐,得了水肿病去世了,"先生说每月要两个铜板,我们家连买盐的钱都没有..."
林默的心像被针扎一样疼。他想起自己前世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再看看眼前这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形成:必须实行义务教育!
"从明天起,青藤市所有孩子免费入学,书本和笔墨由市政府提供,教师工资翻倍。"林默在市政会议上宣布,声音斩钉截铁。
"可是市长,财政根本负担不起啊!"财政局长急得满头大汗,手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光教师工资每月就要五百两银子,还有校舍修缮、书本笔墨..."
林默笑了:"钱的事我来解决。"他知道,青藤市郊外有座废弃的铁矿,据说因为矿脉枯竭早已关闭。但通过破碗的探查功能,他发现矿下藏着一条巨大的金矿脉,只是位置偏僻,从未被发现。
三天后,"青藤市教育基金"成立,第一笔资金就是两千两黄金。消息传开,不仅青藤市的孩子们欢天喜地,连周边城市的学者也纷纷前来应聘。其中最著名的是退休的国子监博士张老先生,这位曾经给太子讲课的大儒,本来是被派来监视林默的,结果被青藤市的教育成果打动,主动留下来担任教育局长。
"林市长,您这是在开创一个新时代啊。"张老先生抚摸着新盖的校舍,青砖红瓦的教学楼在阳光下格外醒目,教室里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老夫教了一辈子书,从没见过这样重视教育的官员。"
林默却有更深的考虑:"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人才,更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像我当年一样。"他想起那只破碗,如果没有知识,就算拥有金手指也只能永远当乞丐。
在张老先生的建议下,林默创办了青藤大学,开设了工程、农业、医学等实用学科。第一批学生中有曾经的乞丐、流民、孤儿,他们后来都成了建设青藤市的中坚力量——那个在沙盘上写字的孩子,后来成了著名的桥梁工程师;那个失去父亲的妇人的儿子,成了青藤市第一家医院的院长。
而林默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学习。他常常和学生们一起听课,晚上还挑灯夜读。张老先生看着他疲惫的身影,心疼地说:"市长,您也要注意休息啊。"
林默揉了揉酸痛的肩膀,指着窗外:"您看那些孩子,他们就是青藤市的未来。为了他们,我这点辛苦算什么?"月光下,他的身影和校舍的灯光融在一起,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